
全面去杠杆就好比把癌症病人的输液管拔掉,让病人迅速死去,全面去杠杆无法杀死中国经济的肿瘤。财政和货币政策必须让“癌症病人”活下去,必须要把国企、地方政府问题与降杠杆问题分开来,不能用宏观政策代替改革。好在中央也意识到这个问题,7月23号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三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地方政府的在建项目不能断供。
谁推高了油价?那么本周谁推高了油价?其实供给和需求都没有过多的“重磅利好”,只是出现了“不能更差”的变相利好。这种消息面的“触底”推动了油价触底反弹。供给方面,最大的利好无疑是欧佩克以及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统称为“欧佩克+”)艰难达成的减产协议于5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协议,欧佩克+今年5-6月的减产规模为日均970万桶,7月至年底为日均77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为日均580万桶。
10月19日,刘鹤及一行三会领导同时表态,这是非常罕见的。刘鹤的重点是“民营企业退场论是错误的”;郭树清的重点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资金入市、险资入市、银行稳妥处理股权质押”;易纲的重点是“推动实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民企的信贷投放”;刘士余的重点是“鼓励地方政府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境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希望这一次讲话出来以后,能把市场稳住。
中国经济的肿瘤中国的情况就是,效率低下却占用大量资金的国企总是可以得到贷款,资金利用效率非常高的民企在紧缩过程中得不到贷款。地方政府是具有融资功能的,但地方政府融资又有两个不匹配:一是手段不匹配,公益事业不得不采用商业手段融资;另一个是期限不匹配,长期项目只能得到短期融资。最后,民企成为了去杠杆的牺牲品,因为民企的资金流中断了,回款速度下降,无法从市场上筹集流动资金,去杠杆反倒增加了民企的杠杆率。
合并扩张多部曲“亿吨宝钢”近在咫尺现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中国宝武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由原两大钢铁央企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于2016年12月联合重组而成。2017年11月底,中国宝武集团发布《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2016-2021)》,在产能规模、空间战略布局、产业内部整合和板块发展等多方面进行部署。
1942年9月底,父亲到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太岳等地区深入考察,肯定了当前工作方向并加以鼓励后,批评了彭伯伯(彭德怀代理北方局书记)。主要是指军地条件很好,却没有发展起来;彭伯伯偏重军队,轻视其他,主观自负等。大家看着父亲当众批评,彭伯伯却微笑着给他倒茶水,都很吃惊。彭总脾气大是有名的,谁都敢顶敢骂,没见过挨批还这样和气的。我听许多当时的老人们讲:父亲批评过后,彭伯伯犟起来,一头扎进地方党政,像打硬仗一样狠抓猛冲,脾气没改,工作力度和方式大变,各项工作迅速推进。有人戏称,父亲是用“激将法”来“激”老帅。我琢磨着,父亲或许做对了?可能是过于严苛,但至少他是为公,何况效果奇佳!